戏梦人生
武学修为 点
参合通宝 钱
无限积分 分
江湖经验 分
|
发表于 2012-3-13 10: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泰 于 2012-3-26 23:49 编辑
【栖凤阁】
儿臣记得,父皇曾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父皇本意并无华夷之辨,而正是父皇此等远见卓识与胸襟气度才开创了我大唐"四海咸服,万国来朝"的昌盛局面。
而今吐蕃一族以天为被,以地为席,民风彪悍。一方面受益于其所处自然环境的恶劣和文明的落后,使得吐蕃人经过大自然的砥砺活下来的人普遍英勇善战,忍耐力强于我中原人士。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镇压叛乱,巩固了吐蕃政权加之一统青藏高原之后,俨然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强邦。此番请求与我大唐和亲,所谓“文治武功”,其无非便是想要在成就其武功之后,便想要成就自己的文治。毕竟吐蕃民风再强悍,也改变不了当地经济文明落后的事实,只有当蛮荒蜕变成文明,才是真正的强盛。
如今想来与我大唐和亲这一法子,对于吐蕃的发展自然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此事于我大唐而言,拒之,目前看来倒也无甚太大干系,毕竟我大唐国富兵强,自是不惧,若其胆敢来犯,自当以精兵强将,击而虏之,灭除凶丑。
若是应之,遂其来请,对我大唐也未尝没有好处。
史书有云:‘起自周武帝聘北狄为后,得其所获西戎伎。’诚如五弟所言,儿臣前些日子得过几匹吐蕃马,确可当得精壮强悍,昔晋失其材,而楚用之。子胥入吴,助夫差成霸。商君张仪范睢魏人也,秦得其力扫六合。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人才尚且如此,物质技术又何尝不是?师夷长技未尝不可,吐蕃的马和形制优美奇异的金银器等物品也是中原地区所没有的。且若能藉此打通彼此甚至通往天竺等西域诸国的物资交易,与我大唐的贸易发展也是大有益处。
再者放长远了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昔日汉王朝开西域,定阴山,联百越,定大海。大汉王朝沉醉在天下尽皆我之藩属的荣耀中。那时的天下,是无与伦比的武功。
而身毒,大食,暹罗,大秦,这些国家被千山万水隔绝,纵然我大唐之国力达到了顶峰,也不可能纵跨高原戈壁,用铁蹄将这些遥远的异国纳入自己的版图。但是我大唐的文明,却不是遥远与艰险所能阻挡的。那些可以被刻在瓷器上,绣在丝绸里,印在纸张上,传在唱词里,驮在驼背上,从长安走出去,通过这些贸易与交流的渠道,这些强兵猛将不能攻陷的地方,便将一一沦陷,成为我大唐国荣耀的一部分。胡风汉化,与五弟所言精神上软化亦有异曲同工之处。
且与吐蕃和亲,其若属真心诚意向我大唐示好臣服,对于西域的经营也未尝不是一个助力,如此亦可以夷制夷、保藩固圉。
然太子所虑亦不无道理,据闻松赞干布性格慷慨而且骁武有英略。其镇压叛乱,一统青藏高原,正是志得意满之时,轻易便答应和亲一事,怕是滋长彼方气焰,难保不会出现其弱则卑顺,强则骄逆的势头。
固依儿臣之见,和亲可行,但考虑到方才太子与五弟所言的‘纵骄’之心,此次吐蕃的和亲请求我方不拒绝但也不应允,保持外交礼节的友好,施以缓兵之计,可再次遣送使者出使吐蕃以示友好,一来考较与试探吐蕃诚意,二来亦可免了一些不必要的冲突与可能的战争,我大唐国力鼎盛,全然不必畏惧吐蕃,然战争一起终究是劳民伤财,能免则免。三者我们亦可借此机会熟悉吐蕃。
而五弟所言长久之策,儿臣也基本赞同。
不过提到吐谷浑,儿臣窃以为对于挥兵吐谷浑一事,还需商权。一则年前李靖将军大败吐谷浑,伏允西奔至突伦碛而后伏诛,此后吐谷浑已归顺我大唐,若此时兵伐吐谷浑似有出师无名之嫌,且目前形势尚未明朗的情况下,对于吐蕃和吐谷浑,不过联近抗远,服近慑远,以吐谷浑牵制吐蕃,同样亦可以吐蕃钳制吐谷浑甚是其余西域诸国。若成,可谓便是西南一大屏障。
(有参考林肃宏的答案,苏女尸。。。。貌似在我这边说得不太清楚,所以抱歉了。。。。于是林肃宏魏王府功勋+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