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24|回复: 15

[散文随笔] 印象·金庸十四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1 00: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

好久没有失眠了。明明知道就是老爷子在世的时候,可能此生也不会见上一面,但当方方面面都证实这次不是谣言,心里突然就有什么东西轰然倒塌,脚发软,手发抖,脑子里一片空白,自己也不知道眼泪怎么就掉下来,根本忍不住。想写点什么,却一个字都打不出来,好像把这么多年从他那里学到的东西全部还给了他,完全丧失了组织语言文字的能力。

写不出东西,不想开游戏,找出天书MV翻来覆去地看,几乎发了整整一晚的呆。比平常睡得都早,然而半夜三点多醒了怎么都睡不着,睁着眼睛继续发呆。试着去想,如果没有金庸,过去的十年,二十年,会是什么样子,但一想才发现,这是根本想象不出来的事。从第一次真正翻开那本书,种子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埋下,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影响着我的三观,我的爱好,我的交友,十年,二十年,渐渐浑然一体,密不可分。从书里看到的塞北风沙,江南烟雨,化作多年后踏过大漠和苏杭的足迹。而那些轻裘长剑,烈马狂歌的传奇,也让我试着以笔为剑,去勾勒自己心目中的江湖。小说,游戏剧本,剧场设定,角色演绎,是金书里的一切,支撑着我,陪伴着我,一点一点成长;也是这一切,让原本天南地北的一群人,因为共同的兴趣和梦想聚在一起,十年不散。

多年来,看过的小说已经不算少,但直到这一天才发现,只有这位老人给我的,才是我心中的武侠和江湖。其实,和老爷子本人,毕竟相距太远。人无完人,他本人如何,众说纷纭,无法尽知,对我来说也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他的作品传达给我什么,让我相信什么。金庸于我,不是偶像,不是榜样,是信仰。

终究还是想要写一些东西,纪念先生带给我的这个江湖。希望我有足够的毅力,完成此篇。

【印象·飞狐】

“丈夫结交,但重义气,只须肝胆相照,何必提名道姓?”

很奇怪,说起飞狐,第一个想到的是这句话。彼时苗人凤中毒目盲,不知胡斐身份,却能凭短短时间内的言行,断定胡斐是值得结交的朋友,慨然将自己比性命看得还重要的女儿交付给他。可托三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让我动容的,是一个“信”字。

【印象·雪山】

“我就偷一下懒,不挨这二十年的苦楚了。”

于无声处听惊雷。脑中勾绘出那女子说完这句话,横刀在颈中一割,没有片刻停顿和犹豫。那一刻她的眼中,只有一个人。看不到对幼子的牵挂,看不到对仇人的恨意,胡夫人没有顺理成章地成长为传统意义上那种忍辱负重培养幼子长大成人为父报仇的遗孀,自私得光明磊落,潇洒而决绝。那一幕,我相信在目睹的人心中,再也抹不掉。回忆的人一天天老去,惟有她,依然停留在那一瞬间,惊心动魄,光彩夺目。为自己而死,死得其所,胡夫人的大自在,足以让所有女主角羡慕。

【印象·连城】

“丁郎,丁郎,来生来世,再为夫妻。”

整部连城诀,万震山半夜砌墙让人寒毛直竖,花铁干在雪谷中以义兄弟尸体为食带给人极度不适,但真正让我觉得从骨子里都透出冷来的,还是这里。明白凌霜华是被活生生放进棺材里下葬,想到她直挺挺伸出的双手,是怎样一点一点在棺盖背面刻下这几个字,仿佛可以听到指甲划过木材那刺耳的呲啦声,我几乎跟狄云一样,一交坐倒在地。就算在鬼片里,也最多看到负心人害死发妻,怨鬼复仇的剧情,凌退思这个父亲,当时简直刷新了我的三观。就凭这一幕,他在我心里轻松击败花铁干戚长发一干人等,在连城恶人榜上荣登第一。

努力排开脑中的画面,我开始想,那个姑娘被放进棺材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她有没有恳求过,有没有质问过,还是沉默地看着那个被她称为父亲的人,平静地接受即将到来的命运?在那片令人绝望的黑暗中,或许,是不是,应该庆幸,依然有一点微光,一个信念,支撑她走到最后。庆幸,她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心情,不是绝望和怨恨,而是眷恋。

(待续)
发表于 2018-11-1 09: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抢个沙发吧。
=============

关于金老爷子的去世,这件事与我而言是一个慢慢接受过程,从最初听到消息的不信,到后来的不得不信。然后,就是那种难过的感觉,一开始并不十分强烈,也没有哭,睡了一觉第二天起来,看到一张图,金书众角色挥手告别站在聚光灯下准备转身而去的金老爷子。那一刻,就像是打开了泪水的闸门,才让我十分明确的接受了这个事实——金老爷子是真的走了。

明明知道九十四岁高龄,走的又很安详,在中国人的观念里这种大概是被称为喜丧,但是老爷子走了,明明只是读过他作品的我,却像是一位亲人去世了,那么止不住的难过。甚至不敢多想这件事。

于金老爷子而言,他写了十四本小说,而于广大的读者而言,这是一笔非常巨大的精神财富。我接触武侠,不是因为金庸,但让我感受到武侠之魅力,之宏阔,之丰厚的,是金庸。因为喜爱,而见贤思齐,萝莉时代也曾模仿着写过武侠小说,当然文笔很幼稚,却被全班同学传看,还给我一个小金庸的称呼,如今想想,非常汗颜惭愧,也非常值得自豪了。

从金庸小说中,有人看到的侠义,有人看到了热血,有人看到了江湖,对于我来说,最先看到的是文笔,是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奇妙安排,尤其在目录中最能体现——书剑恩仇录的目录是传统小说的章回体、天龙八部的目录是几首词、鹿鼎记的目录是源自先祖诗集而做的集句、倚天屠龙记的目录则是一首柏梁体古风长诗。(阿草应该还记得我写过一篇叫做逍遥游的文,里面的目录同样是一首柏梁体古风,就连韵脚也和倚天一样用的是七阳韵)

我是从08年年初因为阿草走进这个圈子,因此认识了不少朋友,十年过去,有些朋友始终都在,我们可以说是因为金书而结缘,因扮演金书角色而结缘,没有金庸,也就没有现在的这份相识之缘份。

================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 00:2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天龙】

“天上星,亮晶晶,永灿烂,长安宁。”

第一次听到这十二个字,是在82版天龙八部电视剧的某一幕里。当时年幼,对天龙八部这个名字还没有概念,也不知金庸小说为何物,只觉得念起来很好听,几次听下来,就牢牢记在了心里。几年后读天龙八部,猛然看到这十二个字,有种久别重逢恍然大悟的喜悦。然而没想到,这些字再出现的时候,带来的不是灿烂安宁的祈愿,而是魂飞魄散肝胆俱裂,无穷无尽的悲痛和悔恨。

不明白阿朱,从第一次看青石桥,到现在都不能理解。即使天龙游戏里,每一次都做不到不去救她,即使在各种剧本设定里每次都一定要留出救下她的可能,但依旧不能理解她做的一切。你可以为你的萧大哥付出性命,可以为他去死,可是他不要你死啊他只要你好好活着!有什么解不开的结,有什么非死不可的理由,你还没有实际去经历就凭想象把可能遇到的困难放大十倍百倍,然后断定自己没法解决,萧峰也没法解决,自己那对不知所谓的父母更加没法解决,然后断定只有自己去死,然后断然去死,根本一点余地也不留给萧峰,而且要不是阿紫偷听,段正淳和阮星竹根本浑然不觉,毫无所知,想到这里,就觉得简直是一场黑色幽默。姑娘你到底是太小看自己的爱人,还是太高看自己,你觉得绞尽脑汁无法解决的难题,或许在他看来,根本不值一哂。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决定他的眼界格局,这本来不能怪阿朱,可是我想说,对萧峰这样的爱人,如果没有足以匹配他的睿智,那么可不可以活得更简单一点,全心地信任他,相信他有足够的能力,解决所有需要面对的难题?你的意中人是一个盖世英雄,不是需要你全方位操心打点毫无自主能力的幼童啊!

天上星,亮晶晶,永灿烂,长安宁。静谧美好的意象,可每每想起,眼前仿佛只看到夜空中一颗孤星,万籁俱寂,那一点光芒,微弱而凄清。


【印象·射雕】

“我是英雄,你也是英雄,蒙古草原虽大,却容不下两个英雄。”

铁木真,札木合。

两个一起在冰河上抛掷髀石,一起学习弯弓射箭,一起长大的孩子,义结安答,他出兵帮义兄抢回被掳的妻子,他替义弟索讨荣封未果后甘愿把自己的官职让出。然而他不断派人诱惑义弟手下部族归顺自己,他联合王罕与金国陷义兄于绝地,都做得不见半分犹豫。儿时的箭头髀石,一直随身珍藏,那些情谊,从未忘却;然而他说“你拿钢刀斩在这里,杀的只是敌人,不是义兄”,他说“只求义兄赐我不流血而死,使我灵魂不随着鲜血而离开身体”,成王败寇的道理,不死不休的草原法则,他们更加比谁都明白。

英雄之所以为英雄,是否因为他们对目标的坚持,从来不会为单纯的情义所扰;而在追逐目标的过程中,心中总保留着一方角落,不管经历多少杀戮和算计,血犹热,便不会迷失自己,不会成为冰冷的机器。我想,那些从英雄的道路上渐渐朝另一个方向走去的人,是因为能触动胸中热血的所有人,所有契机,都已经不在了吧。

【印象·白马】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早就打碎了,不见了。”

整部白马读到这句,悲哀已经无以复加,之后的所有,我只觉不是悲伤,而是解脱。

共同经历过的一切,一个人还活在回忆里,另一个人却早已经走出去。同样的记忆,对两个人而言,却是不同的重量。他没有遗忘,只是她寄托了所有情感的那些过去,对他而言,真的只是过去。

而已。

他们之间的距离,与阿曼无关,与苏鲁克无关,与彼此情深情浅无关。

这十年,于苏普和李文秀而言,密度是不同的。他跟着父亲学刀,跟部落中的兄弟们跑马摔跤,跟心爱的姑娘日日相会,每一天都是那样快活肆意,每一天都有新的精彩等着他去经历,他实在无暇也不必回头,一遍又一遍去回忆十年前突然负气不理自己的儿时玩伴。他会为她愤然争辩,会为守护她的遗物与强敌拔刀相向,他记得她,相信她,怀念她,这样的感情干净而磊落,即使在阿曼面前也毫不避讳,他是真的坦然。

但对于李文秀,这十年,她的生命里,只有师父和计爷爷两个人,将生活划成泾渭分明的两端。除了习武,她没有别的寄托,而激励她学武的,除了为父母报仇和防身保命,另有一个念头——“学好了武功,我能把苏普抢回来。”

可是,时间终究是不等人的。

他送给她的狼皮,被她悄悄铺在了另一位姑娘的帐篷外面;她送给他的玉镯,打碎了,不见了。

其实心中并不是全无所料的吧,只是总有那么一点希冀,一丝不甘。他不知道她的身份,却依然真诚地回答她每一句话,没有半分欺骗作伪。

可是,知道答案后,她是不是宁愿没有问过这些话,是不是宁愿,他在骗她?

事到伤心每怕真。

西风白马,漫漫黄沙,少女的背影在夕阳下渐渐拉长,远处,玉门关的轮廓依稀可见。

而她离开的那片草原上,哈萨克少年拥着他的恋人,夜幕降临,天铃鸟依旧歌唱。

【印象·鹿鼎】

“老子不干了,老子不干了!”

韦公小宝,在我心中,是金书主角里面活得最洒脱自在的两人之一。另一个,嗯,不是令狐冲,而是张无忌。这两个人有一个奇怪的共同点,叫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

韦小宝爱财,但绝非传统意义上的视财如命。跟海大富破脸摊牌被一掌打飞的时候,打个滚爬起来,心里想的是西洋镜拆穿,四十五万两银子泡汤,但马上跟着想就当是老子手段阔绰,一夜之间花个精光,想着想着自己又得意起来,不是假作洒脱的装得意,是真得意,转头就把横财落空的事抛到脑后,马上就想起现在出不去宫门,干脆先去赴跟蕊初的约会,一个大写的想得开!

韦小宝好色,但有名的丽春院一夜胡天胡地之后,本来志得意满,结果被曾柔斥责一顿,便觉得她说得有理,英雄做不成,做强抢民女的大花脸奸臣总不成话,放走了阿珂和方怡。上一秒还在“心痛万分”,下一秒曾柔诚心诚意地道歉,马上“精神为之一振,当即眉花眼笑”,心情大好地要带着三个姑娘到内堂亲热一番。又一个大写的想得开!

韦小宝懒惰又贪图安逸,但被康熙戳穿青木堂香主身份,要他去捉拿天地会的兄弟时,他心里想的是“我这伯爵大人也不要做了,想法子通知师父他们大家逃走,滚他妈的臭鸭蛋罢。”之后千方百计,绞尽脑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逃出皇宫去报信,为了脱身,还杀了跟自己交情不错的多隆。(至于多隆命大没死,又是另一回事了。)中间也不是没有犹豫,但想来想去,“多大哥待我十分不错,平白无端的伤他性命,实在对他不住。可是义气有大有小,我师父他们几十条性命,总比他一条性命要紧些。”像韦公这样的想法自然不怎么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简单果断,效率极高,又是另一种形式的想得开。

从头到尾,小宝公一以贯之的想得开,在丽春院打混建立起来的直白价值观,茶馆听说书建立起来的简单道德观,使他从来没有别的主角那样沉重的思想包袱和道德负担。无论是怎样的艰难选择,他总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更在意的是什么,总能选择让自己最轻松,最心安理得的那条路。最后被两方交逼,那一句“老子不干了!”当真喊得荡气回肠。他做下的选择,从来不曾让自己后悔,拿得起,放得下,小流氓自有小流氓的干脆,来者不拒,去者不追。想想多少人的痛苦,是在于无法取舍,却无力两全,便不得不羡慕韦公小宝的这份想得开。什么时候,能够毫无顾忌喊出一句“老子不干了!”当是人生一大快事。

【印象·笑傲】


“姊妹,上山采茶去。”

这句山歌第一次出现,给了令狐冲一记沉重的打击;而最后一次出现,效果则几乎是致命的。纵然我对令狐冲这个角色其实没有多大感觉,看到这里,却也真的体会到他那种眼前一黑,胸口如受重击的崩溃感。

弥留之际,他的小师妹最后一次求他,是为了那个杀害她的凶手。如果答应了她,他非但无法手刃那人为她报仇,这之后半生,还要处处护他周全,如何不恨,如何甘心;如果不答应她……

怎么可能,不答应她。

那是他的小师妹。从小到大,只要她开口相求,不论那些事多么艰难,多么违背他的心愿,他从来没拒绝过她一次。更何况,这是最后一次。

她终于心满意足,她知道,大师哥答应她的话,从来不会不算数的。

意识涣散,生命随着鲜血一点一点地流失,了却所有牵挂之后,她终于在属于自己最幸福的幻象中,停止了呼吸。

姊妹,上山采茶去。

最后的生命里,她所有的牵挂和眷恋,满满的都给了那个人,再没有力气顾及其它。

他只能答应她的恳求,听着她的呓语,眼睁睁看她在自己身边死去。

从愤懑难当,到如受重击,再到最后,“似乎整个世界忽然间都死了。”

她已经不爱自己了,他知道。他应该要爱的是盈盈,他也知道。

如果可以自己选择要爱谁,就好了。
如果可以自己控制,得到几分爱,再爱几分,就好了。

可是情之一字,从来由不得自己作主。她做不到,而他最后是否真的做到了,也只有他自己明白。

【印象·书剑】

“国事为重,私情为轻,我可劝她从你。”

国事为重,私情为轻八个字后面接的话能这么让人……恶心的,怕是不多。

不想再多去批判陈家洛这个人如何如何,官宦世家的少爷,幼年便被送至域外习武,他真正踏入这个世间的起点,与许多人都不一样。文才,武功,地位,相貌,让他不必去经历许多挫折磨难,然而也隔绝了一些对他来说,应该去体验的东西。他的心志与阅历,并不足以让他承担肩上的担子,这样的不对等,让他对全局的判断和做决定走向的选择时,很大程度上,都是想当然。杭州那个一朵红花在今夜的镜头,小时候看着黄海冰觉得好帅,长大了再读到这里,只想摔书。红花会辛辛苦苦在清军里面埋下的钉子,就这么被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了!于万亭留下的家底这是被败脱了一大笔啊!除了示威拉风,有什么实际作用吗?恕我眼拙,实在看不出来!

不过仔细想想,似乎也不能全怪陈家洛,于万亭把这副担子交到他肩上,有自己的考量。我想最大的因素,应该还是他和乾隆的兄弟关系。但……不得不说,江湖好汉,总有一些理想化。一个合格的帝王,怎么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甘为傀儡,乖乖妥协,顺着他们的意思去推翻自己已经坐稳的龙廷;而一个不合格的帝王,又凭什么成功去推翻一个已经稳固的政权?要么成为牺牲品,要么除掉威胁到自己的不安定因子,以乾隆的作风,答案是什么,很难猜吗?

如果说红花会群雄只是理想化,那么与乾隆有过诸多接触的陈家洛,就真的是想当然。蒙蔽双眼的,真的只是兄弟亲情吗?我觉得,未必。只不过他的眼界和识见,局限了他的思维,让他只寄希望于那一丝最好的可能,而没有再多想一条后路的意识。退一万步讲,按理想主义者的思维来考虑,能向你提出这样一个条件的人,你可以相信他会成为一个好的统治者吗?一时情绪的冲动曾让他有多一次选择的机会,然而向窗外看的那一眼,让他作出了可悲的改变。那不是慈悲,而是软弱。“这皇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困,如任由他为胡虏之长,如此欺压汉人,天下千千万万百姓不知要吃多少苦头。”他到底在想什么???这源头是“胡虏之长”吗?这源头是“这皇帝”啊!!!你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摇身一变,成为你理想的英主明君吗?三岁小儿也未必如此幼稚,堂堂红花会总舵主,想的不是当机立断及时止损放弃乾隆,也不是利用手头的筹码逼他作出让步和改变,而是乖乖把他想要的一切双手奉上???我只能说,是脆弱的心志,是潜意识中的畏难情绪,让陈家洛下意识地选择最容易的做法。顺着别人的心意去行动去接受,说服自己他会遵守承诺,比去考虑种种后果,思考所有的对策,甚至在必要的情况下完全放弃义父的所有谋划,重新去走另一条路,当然要轻松得多。“我可劝她从你”,是陈家洛自己选择如此去赌。葬送掉曾经近在咫尺的幸福,葬送掉所有希冀过的未来,所有的筹码,一把输尽,是他咎由自取,罪有应得。无辜的,是那些全心信赖他,为此赌上自己性命的人。

不值得。

【印象·神雕】

“咱们命苦,人家命好!”

在生死边缘看到一线曙光,苦苦挣扎,一步一步,虽然艰难,却也在向希望慢慢靠近。然而就在此时,有人走过,漫不经心随手一掀,所有希望便在那一瞬间直坠而下,抓之不及,粉身碎骨,万劫不复。

这是怎样的感觉?

无心之失,这四个字,可以揭过一切吗?

再加上那个人丝毫不认为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反倒觉得你为了此事生她的气是你自己不对呢?

这样一个人身陷火场,性命只在顷刻,你会有什么反应?

咱们命苦,人家命好!

短短八个字,个中有多少愤慨不甘,多少涩然无奈,委实一言难尽。总之我看到这里,实在哽咽难忍,愤懑不平,心里堵得慌。

再多恨意,终究拗不过,抹不去自己心中的是非观。知道她确非有意加害,便罪不至死,既无法凭着一腔盛怒将她当场毙于剑下,也就做不到心安理得地看她命丧火场。浪子西狂,终究活不出郭家大小姐那样的任性肆意,无关什么乱七八糟的人情,他只是输给自己要守住的原则,输给人生在世,需要保持的一点敬畏之心。

纵使意难平。

【印象·侠客】

“琢你的鬼!我带了这小子去,不到三日,便琢得他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几乎能想象到谢烟客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是如何的气急败坏,口不择言,再想到石中玉在旁边两股战战魂不附体的样子,就忍不住要笑出声来。石破天和石清,一个无心,一个有意,配合得倒是天衣无缝,三两下给石中玉敲定的这个监护人,除了他们俩自己满意之外,从石中玉到谢烟客,再到闵柔和丁当,只怕都是欲哭无泪。只是笑过之后,我总是会想,石清和闵柔无疑是身为人子理想中的父母,可是他们面对自己养大的石中玉,和后来得知梅芳姑养大的石破天,心中除了挫败感,是不是也会有跟我一样的迷惑?“容貌虽然相似,行为却全然大异,一个狡狯懦怯,一个锐身任难,偏偏那个懦夫才是自己的儿子。”撇开石破天的身世不谈,为什么梅芳姑培养出来的孩子是那个样子,他们俩培养出来的孩子却是这个样子?

要找借口当然可以找出很多,比如可以说石破天后面没有跟着梅芳姑而是跟着谢烟客,石中玉也不是一直由他们教养而是送去了雪山派交给封万里。但是讲道理……虽然后来封万里作出背叛白自在的举动,却也是情有可原,危急关头的所作所为,不失为一条汉子。武功先不谈,人品德行,封万里就一定比谢烟客差吗?封万里如何教导石中玉书中未曾详述,仅能从白万剑的几句话中窥得一二:“这小子入我门来,短短两三年内,便领悟到本派武功精要之所在,比之学了十年、二十年的许多师伯、师叔,招式之纯自然不如,机变却大有过之。本派剑法原以轻灵变化为尚,有此门徒,封师哥固然甚为得意,掌门人对他也是青眼有加,期许他光大本派。唉……唉……唉……”能得白万剑如此评价,固然是石中玉天赋极高,但封万里的教导一定也是尽心尽力,未有藏私。我们再来看一下谢烟客:“谢烟客每日除了传授内功之外,闲话也不跟他多说一句。好在那少年自幼和母亲同住,他母亲也是如此冷冰冰地待他,倒也惯了,他母亲常要打骂,谢烟客却不笑不怒,更从未以一指加于其身。崖上无事分心,除了猎捕食物外,那少年唯以练功消磨时光。”不说授课内容,我觉得石中玉在雪山派的教育环境,至少……是不比石破天在摩天崖差的。

再比如说,石中玉从小是被闵柔溺爱长大,而石破天却是在梅芳姑的打骂中长大,所以抗击打能力完全不在一个层次。呃……不得不说,有一定道理,而且与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训十分吻合。所以谢烟客把石中玉带走好好修理他几年看似是个十分合理的选择,且看石清这段话:“你对玉儿本已太好,自从坚儿给人害死,你对玉儿更是千依百顺。我见他小小年纪,已是顽劣异常,碍着你在眼前,我实在难以管教,这才硬着心肠送他上凌霄城来。岂知他本性太坏,反而累得我夫妇无面目见雪山派的诸君。谢先生的心计胜过玉儿,手段胜过玉儿,以毒攻毒,多半有救,你放心好啦。摩天居士行事虽然任性,却是天下第一信人,这位小兄弟要他管教玉儿,他定会设法办到。”

划重点,石清认为源头在于石中玉“本性太坏”。先是凌霄城,再是谢烟客,他自己“实难管教”,就把儿子交给别人去管去教。这个模式,让我有点想起这几年风头很劲的杨永信大师……他把石中玉送去雪山派,三年不曾见面,于他和闵柔是要心无旁骛地去追查杀害另一个儿子的凶手,但当时的石中玉,心中不知作何感想。从小在母亲的宠爱下长大,父亲虽然有时会有些严厉,但也从来不会重责自己。忽然之间,却被父母送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三年不闻不问。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半大孩子,就算再聪明,真的能马上就适应新的环境吗?他心里,对父母这样的举动,真的就没有一点介意吗?在凌霄城眼睁睁看着父亲背影远去的时候,他会不会有一种被抛弃的孤独,他有没有嚎啕大哭,拼命想去拉住父亲说爹爹不要走,我再也不敢顽皮了,再也不敢了,你带我回家,我们回家?

不得而知。

不是想为石中玉辩解,我只是觉得,或许石清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他的举动,可能在石中玉心中刻下了一道深深的印记——我解决不了的麻烦,那就扔给别人,少来烦我。

言传身教,就是这么讽刺。

为摩天居士默哀。

【印象·倚天】

“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回想起来,印象最深刻的,竟是先生在后记中这最后一句。我以为,这是全篇最悲凉的句子。

那时候还不明白,意味着,现在明白了。
明白,是因为已经真实地经历了那样的痛苦。

小时候不太喜欢张无忌,只觉此人优柔寡断,瞻前顾后,婆婆妈妈,妇人之仁……但年纪渐长,感觉却越来越不一样。亲眼见到父母被逼死当场,亲身经历过不择手段的折磨,被救过的人背叛,被信任的人欺骗……世道人心的险恶,他真的不明白吗?

我想,不是的。

只是因为,他明白亲人惨死,酷刑加身的痛苦,便不希望别人也经受同样的痛苦;他知道被在乎的人背叛和欺骗的心情,便倾尽自己所有的真诚和善意地去对待身边每一个人。

经历过黑暗,却并不被黑暗遮蔽双眼。在具备了强大的能力以后,他的选择,不是将曾经施予自己的伤害依样加诸于他人,而是用那些警醒自己,绝不能那样对待别人,绝不能……变成跟他们一样的人。

这个孩子,对生命有着真正的尊重。君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张无忌在我心中,是真正当得起“仁者无敌”四个字的人。

【印象·碧血】

“今日的一缕英魂,昨日的万里长城。”

这两句最后一次出现,是在李岩夫妇自尽的时候。李岩的死猝不及防,但红娘子跟着自刎,袁承志本有足够的机会拦下,“只是他悲痛交集,一时自己也想一死了之,竟无相救之意。”

李岩所作的那些歌谣,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为闯军赢得民心打下了舆论基础,而与牛金星不同的是,他作这些歌谣,并非全出自战略谋划,他是真的,如此深信的。

对于理想主义者,没有什么比理想的破灭,信仰的坍塌更致命。

眼睁睁看着自己选择的君主,自己共事的同僚,自己带过的军队,在大获全胜后,变得面目全非。那样迅速的变质,令他措手不及。他不是没有尝试过挽回,可惜换来的不是幡然醒悟,而是越来越重的猜忌和排挤。他一退再退,到走投无路之时,终于还是做不到与旧日袍泽刀剑相向。

他的智谋,他的勇气,他的斗志,不是为了对付自己人。

不是没有活下去的机会,只是他已经没有力气,再去为自己寻找一个活下去的目标。就算没有闯王的一再相逼,沿途所见那些相信自己所作歌谣的百姓所历的惨状,听到他们声声泣血的嚎哭,心中的负罪感,也足以压得他喘不过气。

哀莫大于心死。

一刀穿心而过,李岩得到了他的解脱。只是这一刀,也彻底毁掉了闯军最后一道万里长城。他被曾经视作信仰的人摧毁,到最后,他也以自己的方式,摧毁了那些将他视作信仰的人。

他没有机会听到多年以后,那个人对他的儿子说:“我生平第一件大错事,便是害了你爹爹。你骂我心胸狭窄,是个成不得大事的懦夫,不错,一点不错!你要为你爹爹报仇,原是理所当然。李自成生平杀人,难以计数,从来不放在心上,可是杀你爹爹,我……我好生有愧。”

只是愧疚与悔恨,终究是无用的。
发表于 2018-11-11 17: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然勾起了不少回忆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1 21:3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鸳鸯】

“大哥料事如神,言之有理。”

盖一鸣这句话简直如魔音贯耳,比什么仁者无敌,什么女貌郎才珠万斛,喜结丝萝在乔木都要洗脑。这样的反套路人物,反而让我印象深刻,觉得这几个人,实在比主线角色有趣得多。

太岳四侠的出场可谓……高开低走。初读此书时年纪尚小,还没有接触过这种套路,看到盖一鸣报上四人名号的时候,就像周威信总镖头一般的如临大敌。结果不曾想反转来得太快让人措手不及,呆愣几秒然后开始狂笑。难得的是四个人自始至终的迷之自信,百败不馁,胜嘛……努力想了想,还是有一次的,并且对象就是全书的大BOSS!足以让太岳四侠昂首挺胸好多年了!

不知道这四个活宝是怎么聚到一起,烟霞神龙逍遥子又是哪一点折服了其他三个人做了老大,但从日常相处模式来看,几个人,尤其是小弟盖一鸣,对大哥还是很信服的,“料事如神,言之有理”八个字真的不是反讽也不是搞笑,而是由衷……这就令人很佩服了。总感觉这四个人放到其它书里活不过两集,不是群战被掌风流矢扫到,就是当道具被抓来垫背挡枪,分分钟仆街领盒饭的节奏。能在这里一直走到最后,还无巧不成书地抓到大BOSS,想想天龙八部里那个跟阿紫多说了几句玩笑话就被割掉舌头的店小二……那真是运气极好的了。或许是在一个以仁者无敌为主题的短篇里,先生落笔之时也曾因他们会心而笑,便不忍再让他们潦草收场吧。

【后记】

十四篇印象,到今天终于完成,并没有一个固定的主题,只是跟着自己最深刻的记忆,再一点点回溯。其实很久没有再这样细读,不带着构建关卡的思索,不带着情节设计的考虑,只是去品味其中人物和剧情,去体会,去感悟。十四天书,迄今每本怕已读过不下十几遍,但每一次细读,总有一些不同的收获,对这样的笔力,便又多一分景仰;对自己与如此功力的差距,也多明白一分。便觉尚须时时努力,以求能离那样的境界稍微近一些,再近一些。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文字寥乱,难抒心意于万一,惟愿先生一路好走,末学后进,顿首百拜。

                                                                                                                               天外草
                                                                                                                            2018.11.11
发表于 2018-11-12 23: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记性,实在太好…… 我好像只记得天上星亮晶晶那句。

不过记性这么差的我幸好也沉迷金庸,我们才能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哪……

呃,我觉得,其实我也有那个奇怪的共同点……
发表于 2018-11-12 23:3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有什么记性好的,连老子不干了你都不记得吗!说好的只要肯放弃呢!
发表于 2018-11-13 01: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打了一堆字突然网页一抽没了,累觉不爱--,先占个坑,之后有时间了慢慢补吧
发表于 2018-11-13 08: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唔,阿草摘選的倚天金句:“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這一段的感想,讀起來比較特別。

原書中金庸是自我批評對張三豐失去張翠山後的悲痛寫得膚淺,因為他真實經歷了相似痛苦,回頭看當年的寫作,才發出這樣的感嘆。

所以阿草原本評價是全篇最悲涼的句子,我是完全認同的,"那時還不明白,意味著,現在明白了。明白,是因為已經真實經歷了那樣的痛苦。"這些評論,我覺得寫得很好,但阿草接下來話鋒一轉,話題卻跑到張無忌身上………

怎麼說呢?阿草的感想似乎從金庸的"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變成阿草自己的"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論述的內容也和金庸本來講述的故事很不一樣,阿草這篇散文其他金句的感言通常都圍繞在那句感言的相關劇情,唯有這裡卻以阿草自己視野變化為主,讀起來感受真的很特別。

然後按照"明白,是因為真實經歷了那樣的痛苦",這個邏輯,阿草明白了張無忌是怎樣上善若水,所以………

這些年,阿草究竟經歷了什麼?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3 12: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顺着那句话再说下去,势必就要写到先生长子的事,不知全貌,妄议逝者,未免不敬,也非我本意。每个人经历了什么,于别的人都没有意义也没有关系,有意义的是经历之后,自己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嗯,就是这样。
发表于 2018-11-13 19: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叶寂希 于 2018-11-13 19:20 编辑

昨晚打了一堆字被吞有点难受,今天先慢慢补一点吧。
惊闻先生去世那天,看见各种铺天盖地的信息发过来,整个人都处于一种莫名的情绪里,对我来说,不是所谓现在的偶像粉丝的崇拜,而且小时候那个从前的我,哭的泣不成声,告诉我他的英雄走了。
相信先生不止是我一个人的英雄,他的作品本身,以及作品衍生出的各种影视剧,明星,游戏,动漫,构成了一个又一个无数人热爱着的世界,我们都是如此失落的,无可阻挡的长大了,而给了我们英雄梦的老人离开了。

时至今日,褪去了年少时心中那份狂热,但依然深爱着他给我的每个世界,于是又突然开始前所未有的庆幸自己生于这样一个年代,能够焦灼等待无声渴盼一场盛大奇迹从酝酿到诞生本身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际遇,毕竟不是所有的读者可以与作者体味相同的时代阴晴。如果说怀旧本身也是一种自我再现的情绪,那么其实我们是不是也与先生共同完成了对于一个旧日世界的构建,并填充进了我们对明日世界的憧憬?

以后我们也会老去,我将会记不清九阴真经和乾坤大挪移是谁的武功,你也会模糊着眼看着书架上那14天书的白驹过隙,可是我相信你我会在每一刻懂得那份当时心存庆幸的感激。
==================分割看完楼主印象后的一些感触和共鸣的分割线==================
因为昨天坑爹的系统我的顺序也全部打乱了,想想我最初注册论坛的ID,就先说说倚天吧。
张无忌这个主角在大众眼里的第一印象标签大概还是“悲天悯人却胸无大志” “欧皇” “渣男” “性格平庸”吧,诚然,张无忌这个角色的确不是什么完美霸总男神之类的,甚至如果褪去那一身武功,他大概就跟他的化名曾阿牛一样,是个老实本分的山野村夫,然后平庸地过完一辈子那种。对于此人,我谈不上多喜欢,但是,我觉得他活得很真实。联系到之前你说鹿鼎记的时候把韦小宝和他放在了一起,不得不说我看到那里笑了一下,以前没有想过,但经你一说,真的有一种微妙的肆意。
我记得先生接受采访的时候曾说过其实韦小宝是他最不喜欢的一个主角,小宝公确实可能跟侠还是很有距离,但他也活得很真。
扯远了回神,说回张无忌,我倒是觉得“明白,是因为已经真实地经历了那样的痛苦。”到张无忌的仁很好理解。说到这里他也突然让我想起了哈利波特,都是从出生开始自带了光环的人生,张无忌的光环来源于拥有屠龙刀线索的父母义父(当然武当和明教这种家庭背景也算硬,但那些让他“明白”的经历根源大都还是来源于大家对屠龙刀线索的狂热-。-),哈利来源于黑魔王的失败。
也许生来并无特异,但命运作此安排。

这样的安排会让他们活得很辛苦,但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并没有变成下一个谢逊成昆,也没有成为下一个伏地魔或是格林沃德。
有一句话叫固执的偏见是为不公,在这一点上张无忌比哈利还要想得开,哈利好歹一进校就会对斯莱特林各种非好感排斥,但张无忌在目睹父母被逼死,颠沛流离时差点被人吃掉,付出最懵懂的感情后被骗被背叛,他依然能对这个世界抱着最初的善意,明教众人,他救,六大派的人,他也救。似乎这个人从头到尾都没有真正地去恨过谁。
人世冷暖,如同盲人摸象,永远无法得知其全貌,而张无忌则是愿意用所有的真诚和勇气来探究它的虚实的人。他当然明白,明白这个世界远比想像的肮脏险恶,但却仍然坚持尽自己最强的意念去相信它的光明和仁慈。
对己无愧,对爱无悔。
PS:每个人经历了什么,于别的人都没有意义也没有关系,有意义的是经历之后,自己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我喜欢这句话,就好像张无忌和哈利的故事,也许生来并无特异,但命运作此安排,生来是怎样的人,就注定了是怎样的人,无论你多么羡慕另外一种人生,但那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哭闹没有用,忌妒没用,甚至自以为是的改造也没有用。你始终只能按照自己内心最认同的那种方式生活,所以,一定程度上来讲,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就会获得一个怎么样的人生,这句话也是对的。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3 21: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无忌和韦小宝的“只要肯放弃”,大概都来源于【知足】。只有自己拥有的,才是最好的。知足者常乐,诚不我欺。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人格魅力,而张无忌的魅力,我觉得来源于他的真诚。足够靠近他和了解他的人,可能开始会觉得此人愚善到近乎好笑,但笑过之后,便不自觉地会想这人傻成这样,以后要是被别人骗了一定自己也不知道,啊好生气。书中除了赵敏以外,明教群雄,从说不得到韦一笑,再到范遥,也大多如此。我始终相信,直入人心的真诚,永远所向无敌。(但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和运气,可能也没有机会让这些人感受到他的真诚,嗯……)
发表于 2018-11-13 23: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碧血劍的金句“今日的一缕英魂,昨日的万里长城。”

是唯一一句我完全記不起出處,特別回去找小說翻閱的文字,說實話一開始我還不太相信這是金庸寫的,感覺不是金庸武俠人物正常的會話風格……

回去翻書才找到出處,這句話最早的出處是第十九回。

十九回上半部如章節名點題“搓呼興聖主,亦復苦生民”,主講的內容就是闖王在攻陷北京後迅速的判若兩人,是如何肆意享受聽信讒言,牛金星用“十八孩兒主神器”進讒,引發闖王對李岩猜忌,還說李岩要求嚴肅軍紀是收買人心。袁承志與李岩從宋獻策哪裡聞說此事都是灰心喪志,感受到理想的崩壞。當他們二人從宋獻策那裡離開,遠眺北京城中處處烽火,料想又是闖軍在焚燒民居,但卻只能相對搖頭嘆息,心頭鬱鬱默默無言。當兩人沉默漫步在街上的時候,忽然聽見小巷中有人拉著胡琴唱歌,講述自古伴君如伴虎,天子得大業之後誅殺功臣,歌曲的結尾便是阿草摘選的金句“今日的一缕英魂,昨日的万里长城。”

因為之後故事的重心就轉移到青青被擄走,袁承志帶人相救的江湖故事。盲人的那首歌,實際上就是十九回上半部的片尾曲,金老爺子極其文藝的用一首歌給整個歷史事件畫下尾聲。

之後這首歌詞再次出現,就是阿草說的,李岩自殺時在袁承志腦中出現伴奏……說句題外話,這首歌詞出現的兩個時機真的很有現代影視劇的拍攝風格,尾聲的時候放片尾曲,關鍵劇情的時候放音樂伴奏。不知道是老爺子受到影視影響,還是他老人家具備超前意識,影響我們後人?

回頭看這兩段劇情,首先感嘆老爺子的文筆布局真得極好,其次是阿草摘取金句選得極好。第二十回,袁承志打敗玉真子了結江湖劇情之後,就是紅娘子上華山求救的劇情,而讓李岩陷入危機的開端,其實就是十九回中牛金星所上的讒言。

當李岩自伐,袁承志腦中迴盪起“今日的一缕英魂,昨日的万里长城。”這句歌詞時,兩段劇情便一前一後的交相呼應起來。

重看這兩段劇情,其實那盲人的歌詞中,還有一段我覺得很有意思,“王下旨拿功臣,剑拥兵围,绳缠索绑,肉颤心惊。恨不能,得便处投河跳井;悔不及,起初时诈死埋名。”

這句歌詞本身其實沒什麼,遠沒有阿草引用的兩句深刻,但就妙在金老爺子安排的劇情,當李岩與袁承志從宋獻策那裡出來之後,李岩就勸袁承志歸隱不要在朝中受氣,而袁承志也勸李岩和他一起離去。若李岩當時和袁承志一起離開京城,後面的悲劇或許就不用發生。

袁承志是這麼說的,“大哥当日曾说,大功告成之后,你我隐居山林,饮酒长谈为乐。何不就此辞官告退,也免得成了旁人眼中之钉?”

但李岩卻表示,“大王眼前尚有许多大事要办,总须平了江南,一统天下之后,我才能归隐。大王昔年待我甚厚,眼见他前途危难重重,正是我尽心竭力、以死相报之时。”

讀天龍,我們為阿朱與喬峰,塞外牛羊空許約而感嘆,但碧血劍中袁承志與李岩歸隱山林飲酒長談的約定空許,又何嘗不是相同的悲嘆?

“悔不及,起初时诈死埋名。”

李岩臨終之時,是否後悔,我很難斷言,但袁承志心中應該充滿了懊悔。

只是悔不及,已然不及了……
发表于 2018-11-14 10: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也是一个小时候不喜欢张无忌,现在倒很能欣赏张无忌美感的人。

我那个喜欢金庸的兄长前两天还闲聊说,金庸书里好像医生大夫都长得不好看啊,我说不啊你们明明有张无忌啊!他说:这是一个不喜欢的男主啊,可能是年纪没到欣赏不来吧。

我说:不是年纪问题。有些人年纪轻轻也喜欢张无忌。关键是怎么看待吧,你如果硬要看他性格上那分【不爱得罪人】甚至于【有点圣父】的一面,那确实是挺讨厌的。但换个角度,就不一样了。

随便聊聊武侠小说对我的影响吧……

老爷子写了好多的童话,能让人愿意去反复阅读,是个很高的能力。
书里的人,未必性格都让人很喜欢,但他们给我们呈现出的诸多不一样的人生,可以帮我们自己少走许多的弯路,这是我觉得意义非凡的。

如果很多道理全靠自己真实体验去摸索,怕是要过几百年才明白。
但书里读过一次,立刻就明白了。
比如说,读过书的人通常不会把自己作死成林平之、岳不群、慕容复……
我们会知道仇恨、野心不是什么好事……
比如很多故事会强调:
不善沟通的一意孤行很容易铸成大错;
极大的诱惑背后,往往隐藏着极大的代价和陷阱;
藏宝图什么的通常是坑;
气质比好看重要;
知人知面不知心,防人之心不可无;
不要害人,不要害人,不要害人;
很多表面正义凛然的道,反而是最不堪一击的;
要有舍才有得,有时候堵死自己最后一口气,是获得重生的最快方式;
你很爱一个人,不代表他必须也要用同样的方式爱你;
……………………
诸如此类,大大小小的人间真相不一一列举了……有些事,我不必亲自经历过,但从书中学到了,也可以很大程度的成功绕开这些陷阱,朝着比较良好的方向奔去。

虽然有些东西不能尽信吧,划重点:【主角气运】、【某一些过于儒家传统的道德观】、【钱不是很重要】……

当然这些影响不算很大,毕竟除此之外,有太多的精神财富,受用了半生。



于是,老爷子的去世,引起的反响,比我想象的要大的多。
有很多平时我根本看不出来他们是武侠粉的人,都纷纷出来发了只言片语,表达了他们也都还是在意的。
原来,老爷子塑造的人物,深入人心的程度是那么高啊。
故事,在不经意间教会我们,影响我们的东西,太多太多了,称得上是一句:

润物细无声。

发表于 2018-11-20 14: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庸以实写虚,把环境写得极细致富有代入感,但人物却是一种感情甚至是义理的寄托,一种【童话背景下的】有血有肉。所以读金庸,我们感受到的是道义。他让没有信仰的新一代青年没有误入歧途,功德无量。
发表于 2018-11-20 18: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我也不太喜欢张无忌,后来我明白了,这原来不是绝对的真正的正宗的不喜欢,换一种角度考虑,不要以个人代入感的角度去看(一般看小说的都是代入感超强),立马就豁然开朗了,如果你有这样的朋友岂非人生之大幸,站在对立面都没事。
其实并没有豁然开朗,要是韦小宝是你朋友,岂非完了,站在对立面的更是玩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参合戏剧社

GMT+8, 2025-1-6 09:56 , Processed in 0.06352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